> 文章列表 > “江涵石瘦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江涵石瘦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江涵石瘦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江涵石瘦”出自宋代姚勉的《声声慢(和徐同年梅)》。

“江涵石瘦”全诗

《声声慢(和徐同年梅)》

宋代 姚勉

江涵石瘦,雪压桥低,森森万木寒僵。

不是争魁,百花谁敢先芳。

冰姿皎然玉立,笑儿曹、粉面何郎。

调羹鼎,只此花余事。

说甚宫妆。

松竹岁寒三友,恨竹氵于晋士,松涴秦皇。

雪魄冰魂,回首世上无香。

西湖有人觅句,但知渠、清浅错黄。

奇绝处,五更初、横月带霜。

《声声慢(和徐同年梅)》姚勉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声声慢(和徐同年梅)》是宋代作者姚勉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江水涵藏着瘦削的石头,雪重压着低矮的桥梁,

茂密的树木在严寒中枯萎。并非争芳斗艳,

但哪朵百花敢先开放?冰姿高洁悠然独立,

笑着的少年曹、粉妆的何郎。

茶和菜的调羹与酒的鼎,只是花的附属品。

何谈后宫的妆束?松树、竹子和岁寒三友,

可惜竹子受到晋朝士人的怨恨,松树成为秦皇帝的喜好。

雪和冰的精魄,回首间世间无芬芳。

西湖有人寻找着新的诗句,但只懂得地下河流的清浅却错过了正统文化的黄金时代。

奇绝的景色在五更初的夜晚出现,月亮横空而过带着霜气。

诗意:

《声声慢(和徐同年梅)》以西湖的景色为背景,描绘了寒冷的冬天。诗人以凄美的笔触,展示了江、雪、桥、树和花的凋零景象。尽管这些景物不争魁首,却仍美丽而宛转。诗人还通过描写松树、竹子等意象,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逝去时光的追思之情。诗人最后描述了一个人在寻找新的诗句时错过了黄金时代的情节,展示了对时光流转的忧伤和对珍贵事物的遗憾。

赏析:

这首诗通过冬天的景色描绘,诗人以枯萎的自然景物和历史意象来表达人生的凄美和时光的流转。诗词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,如江水、雪、桥、树等,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。同时,诗词揭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现实的忧伤,以及对文化传统的追思和对时光的遗憾。整首诗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,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。